 组工漫评  近期热点 |
|
开展“五小”活动 增强机关党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日期:[2016/6/1] 作者:[宝山党建] 阅读数:3243 |
作者:宝山区政策研究室 张国平 【核心提示】机关党员学习是机关党务的经常性工作,在新时期下搞好机关党员学习必须因人、因地、因势制宜,充分挖掘机关自身内在潜力,整合学习资源,突出机关党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广泛开展“五小”活动,增强机关党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走出一条新型、管用、见效的机关党员学习路径。 【关键词】机关党员学习、学习型、“五小”活动、小教员、小讨论、小交流、小讲座、小讲评
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大力加强新时期党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也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事关党的基础建设和长远伟业,特别是在信息浪潮波澜起伏,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型是“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根和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机关党员学习的根基夯实,才能肩负起机关的重任,只有把机关党员学习的方法搞活,才能形成持久的学习热情。近年来,作为赋予表率作用的各级机关党组织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中,科学设置学习计划、及时修正学习内容、努力拓展学习方法,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机关学习型党组织的健康开展,有力保障和有效促进了机关创新型和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利用机关独特的学习资源,充分调动机关党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卓有成效的抓好机关党员学习,切实增强机关党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值得认真研究。 一、机关党组织在谋划党员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关党组织是机关党员学习的组织者,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机关党组织普遍存在着学习方法传统单一、枯燥机械等问题,制约了机关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影响了机关党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表现在: 一是满堂灌输法。学历层次高、年龄差异大是时下大多数机关的共性特征,据调查,相当部分机关党员的总体年龄结构尽管呈扁平形,但层次相差悬殊。前几年,因政策杠杆,很多机关关闭了录用通道,前年重开进入闸门,从而导致了目前机关中60年代与90年代出生的人群占比较大,由于党员的学历程度、工作经验与社会阅历各不相同,势必导致他们对知识需求的千差万别,而我们在组织机关党员的学习中,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喜欢煮大锅饭,烧大锅菜,不分学习客体的个性化差异,集团作战,一视同仁,学习内容千人一面、学习方法千篇一律,在同等化、同质化的知识学习面前实施满堂灌输,造成了干旱与水涝并存,饿的饿死,撑的撑死,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制约了学习效果。 二是单向导入法。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多媒体教学、专家讲座、互动交流等已经成为了机关党员学习新平台,但不可置疑的是,“三尺讲台”仍然是当今机关党员学习的主阵地,据不完全统计,堂课式的学习占机关学习总量的80%以上,特别是应急式的学习主要依托于大课学习来落实,而大呼隆的学习往往是一言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机关党组织书记俨然就是幼稚园老师,大包大揽,不管青红皂白,一杆子插到底,集中学习的流程就是书记们说教的过程,讲单口相声,谈个人故事,学习主体与学习客体缺乏基本和必要的交流,导致学习回路不畅,没有足够的学习消化环节,对新的知识点形不成共鸣,达不到共振,导致学习运转系统的肠梗阻。 三是照本宣科法。领悟是学习应有之义,运用是学习根本所在,但很多机关党组织在学习方法上,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时常把读文件、读原著、读讲话误以为是党员学习的全部内涵,自曰是原汁原味。如,在去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总书记怎么说,一些机关党支部书记一字不差、照本宣科,中组部下发的文件如何讲,机关党支部书记同样鹦鹉学舌、照搬照抄,很少联系本单位实际,有时学习任务重时,念个大小标题,在党员心中,书记也就变成了学习“标题党”的代名词,纯粹的走过场。照葫芦画瓢的学习方法和应景式的学习态度,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硬性学习指标,但由于学习的浅尝辄止,消极应付,使得许多党员对学过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个别党员甚至对学习后的内容一头雾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四是零敲碎打法。学习是一项艰巨的劳动,更是党的建设地基性工程。但在一些机关党组织那里,讲讲重要,做做次要,工作一忙就不要的现象还有一定的市场。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部门主官习惯以会代学、以工代学、参观代学,支部议学、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的机制不完善,重工轻学、重实际轻理论,有的热衷于用零头时间落实学习,专题会议上插播学习,务虚会议上点睛学习,美名结合学,看上去轰轰烈烈、学在经常,实则是蜻蜓点水———雨过地皮干,井中葫芦——浮于表面。上级明文要求的大块主题学习时间到了一些机关党支部却变成了一块一块的边角料,导致学习整体计划落实在墙上,学习运用效果体现在嘴上,久而久之,学习的硬要求变成了软指标。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成因剖析 机关党组织在党员学习上存在的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也有单位传统文化的世袭,既有党组织自身内在的因素,也有党支部书记个性的原因,但从深层次剖析,根本症结主要是以下三个不相适应: 一是单位领导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与落实学习的高标准不相适应。从目前绝大多数机关领导职数配置看,除了大的权力部门配备了专职党委(总支)书记外,一般的部门党组织书记都是由副职或者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兼任,即便是配备专职书记的部门,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党政分开,局长(处长)负责制,使得党组织在落实党员学习等具体工作中的话语权重不够,党组织书记的地位必然牵制并影响抓党员学习的作为。服务于中心工作是机关党组织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就党务工作与政务工作而言,从理论上讲两者不仅可以通融,而且相互促进,但事实上有时确实存在着党务工作与政务工作“两张皮”、“抢跑道”的现象,作为机关部门的一把手往往都是行政领导,所以一旦出现党务与政务安排相矛盾时,党务工作的质量就会自然而然的打折扣,从调查看,机关主要领导都深知党员学习对提高党员能力、促进单位建设的重要,但遇到具体事务性工作缠身时,他们就会在学习与工作之间掂量权衡,最终的结局往往是把嘴上说得最最重要的党员学习从硬档调整为软档,把刚性的集体学习调整为柔性的自学。 二是机关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与学习组织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一般情形下,机关党组织是落实党员学习的主体,机关党组织书记往往是学习的组织者,从掌握的情况看,机关中从事党务工作的专职干部匮乏,即使是专职的党务工作者,大多数都是从行政或者技术干部改行而来,目前担任党政机关党组织书记的人员60%以上来源于部队军转干部,这些曾经是军队的支柱转业到地方后,大多数都有一股再铸辉煌的雄心,对组织上分配的工作恪尽职守,勇于实践,但不能不看到,他们中绝大多数同志长期从事部队工作,很多缺乏基本的从事党务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对党史掌握不够全面,对党务知识把握不够准确,隔行如隔山,面对党员学习的组织,他们会时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是原来在部队从事政治工作的政工领导转业后,由于对地方的社情知之不多,对党员思想知为不全,导致了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制约了党员学习的质量。一些老同志担任书记的党组织,在他们的心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总觉得做党务工作是副业,所以满足于填鸭式的完成上级指令性的党员学习任务,满堂灌输、单向导入也就成了他们组织党员学习的主要手段,即使一些单位注重对年轻党支部书记的任用与选拔,但经验积累必须有时间的沉淀,党员学习方法的探索更需要实践的长途跋涉。 三是传统老套的学习模式与新形势下开放式学习方法不相适应。长期以来,一张报纸一本书、一叠文件一张嘴是我们传统思维定势中的机关党员集体学习场景,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党员学习的组织上有了诸多的创新,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开设信息化党员学习园地、利用微信等平台共建共学等富有时代特征的党员学习形式及机制在很多机关党组织仅仅游离于间隙性、偶发性的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固化的成熟模式。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机关党组织无论在党员学习的年度计划安排,还是在党员学习的组织实施上都侧重于单一的集体课堂学习,几乎很少找到具有单位特色的个性化学习项目,相对比较多的不外乎外出参观见学、学习体会交流等,充分发挥学习客体的学习动力并结合单位中心工作的学习更是少之有少,究其根源还在于陈旧的学习理念在作祟,喜欢走老路,习惯逛熟路,在党员学习的方式方法上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增强机关党员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增强机关党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关键是要一丝不苟的落实好机关党员学习的刚性制度,力戒随意性,注重创新性,使学习真正成为每名党员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广泛深入的开展好“五小”活动,不断提高学习成效。 一是人人当好小教员——激活学习动力源。韩愈说:师者,传道、解惑、授业也。机关是一个人才聚集的高地,师者众多,每个从业人员都有其从事本专业所具备的独到专业知识,我们常说:机关党务工作必须紧贴单位中心工作而展开,因此,在党员业务知识的学习组织上,我们要善于拓展思路、转变视野,让专业人员走上学习讲坛,有利于在现有条件下,挖掘并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提升学习质量;有利于调动每个机关党员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有利于激发党员学习的兴奋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例行性的党员学习组织,也要打破机关党支部书记自留地的传统陋习,机关党员学习的组织者实行普遍党员轮流制,机关每名党员既是学习的参与者,也是学习的组织者,年初明确每名党员在组织党员集体学习中所承担的任务,从机制上搭建好机关党员人人是教员、人人是学员的互动平台。人人当教员、人人做主角既可以为机关兼职党支部书记减负,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机关其他繁重的党务工作,又可以有效克服书记因“一言堂”而出现的老生常谈弊端,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少数党员存在的学习与己无关的消极思想。 二是适时组织小讨论——安装学习传导器。讨论是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马列原著、党史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观点,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只有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就会得到升华,从而达到理念的趋同和一致,使机关党员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严格的组织观念。在具体的讨论环节上,要安排重点发言,通过提纲挈领的点拨,使大家能始终围绕讨论的主题不偏题、不跑调,同时,又要有书面交流。对一些大部门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在大课学习或者分层施教后,学习讨论可由各党小组组织实施。讨论的时间一般在学习后进行,如遇上工学矛盾时,学习后的一周内应尽量安排讨论,以确保学习讨论的保鲜期,从而提高讨论时效和质量。 三是每月开展小交流——点燃学习篝火堆。市场经济的漩涡,东西方文化的剧烈震荡,都会给机关党员思想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冲击,如何在学习的基础上统一广大党员的意志,是机关党支部面对的现实问题,每月相对集中时间,紧紧围绕党员阶段性学习的重点内容、社会上各种热点问题和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烫手山芋”,组织党员进行专题学习交流,这样,既能重温所学知识,用所学的理论指导正在做的工作,同时可以摸清党员的思想脉搏,了解党员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迷茫,掌握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盼,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设身处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真正使机关党组织成为机关党员的娘家人。此外,机关党支部党务公开栏可开辟党员学习交流园地,及时张贴党员的学习心得体会。 四是经常开辟小讲座——吹响学习攻坚号。当今社会,技术创新与信息爆炸双管齐下,新理论、新知识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机关党员要引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步伐,没有前瞻性的知识作铺垫就无法发挥机关的表率作用,更履行不了机关的职能,因此机关党员的学习既要注重务实性课题研究更要紧盯前沿性领域的知识,对一些涉及到政策法规、理论创新、产业转型、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点,每季节可组织一次专题小讲座,一般可邀请本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或者共建支部的领导进行辅导,必要时可聘请有关权威专家、资深学者作专题讲座,对一些单位小、人员编制少的部门,可采取组团式集体参加的方式,共享教学资源,把小讲座变成大课堂,最大程度提高学习的受益面。一般小讲座应设置互动环节,在理论的疏导中为解决现实问题指点迷津,开好药方。 五是定期进行小讲评——设置学习增压泵。“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用舟”。古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由此可见学习知识不仅是人生终身职业,也是一项艰辛劳作,要让学习成为每个机关党员的自觉行为,机关党组织必须完善学习计划制度、备课制度、考勤登记制度、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检查等一系列制度,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讲评,从而形成议学、管学、督学的闭环体系。在党员个体进行述学的基础上,做到党支部总讲评与党小组分讲评相结合,讲评应围绕党员学习情况展开,力求见人见事,既要做好阶段性总结,更要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明确下一步学习重点和注意事项,及时树立学习典型,使机关党员学有表率,干有方向,从而在自觉学习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把机关党员的学习态度、运用成效纳入党员年终绩效考核、评比先进和晋升使用的综合考评体系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