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硬件”升级、“软件”优化!吴淞居民迎来家门口的“爆改”!
日期:[2024/5/11] 作者:[吴淞街道] 阅读数: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过去闲置破败的菜场食堂,焕新找到了“新用途”;传统固定的社区治理“方程式”,开出了新“解题思路”......一场场“爆改”在吴淞这片土地接连上演。为强化城市更新“硬支撑”,紧盯居民切实需求,深入开展“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吴淞街道党工委指导西朱新村居民区、海滨新村居民区通过机制创新和空间焕新,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善治动能”。

提效能 增服务 党群阵地“内外兼修”

聚焦“社区文体达人”,打造“家门口舞台”。西朱新村居民区党总支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四百”大走访长效化机制和“四联”工作法开展调研走访,发现由于缺乏配备的文化设施、场所,不少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频频受限,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推进“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的过程中,西朱新村居民区党总支将紧邻小区南侧的原海滨菜场租赁下来,打造成“艺术基因”满满的社区党群服务阵地,携手长江口元尚公司等共建单位率先完成了一场空间“蜕变”。西朱新村党群服务站以“友爱汇聚 乐享生活”为理念,增设老年日照点、文化活动室等;精心排布站内活动清单,回应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美好生活期盼,组织管弦乐队,志愿团队,以多功能活动空间为载体,承载唱歌、沪剧、展览、舞蹈等文艺活动,举办“花开西朱 红色联盟”特色党建活动,场场活动“热气腾腾”,自1月初揭牌以来,已开展46次党群活动,活动人次1580余人

改造前

改造后

聚焦“一老一小一新”,托举“稳稳的幸福”。过去,海滨新村的老人想找个休闲地坐坐、聊聊天,孩子放学后想找个附近的阅读托管场所,快递员、外卖员想找个临时休憩地,但都没有合适的空间,拥有一个家门口的休闲去处成了社区居民共同的心愿。了解到海滨新村居民诉求,街道党工委积极统筹各方资源,指导海滨新村居民区党总支对上钢五厂第十四食堂闲置的房屋进行原址“爆改”,如今拔地而起的是一幢焕新宽敞、符合居民期待的党群服务站。海滨新村党群服务站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群体优化阵地布局,充实空间,丰富功能,增设乐享生活屋,定期开展贴合老年人喜好的服务项目;设置乐享童趣屋,合理规划空间版块,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小朋友构建温馨安全的亲子活动、阅读文体空间;倾心打造畅享驿站——新就业群体服务休闲区,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多元化暖心服务,让新党群站成为他们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温暖港湾。自1月初揭牌以来,新党群服务站已开展53次党群活动,活动人次1370余人

改造前

改造后

盘资源 促发展 治理机制“迭代升级”

“红管家”聚合力,打造社区善治“红色样板”。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西朱新村过去一直存在两家物业各自为政的问题,多头管理导致权责不清,物业不作为,居民诉求渠道受阻。为提升物业精细化服务水平,西朱新村居民区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强引擎,“爆改”管理模式。通过“撤二并一”区域重组,选聘新物业,组建新业委会,创新党建引领物业管理“1+1+N”工作机制,激发“红色管家”服务细胞,推动物业服务管理和基层治理紧密融合,同时带领“三驾马车”同向发力,打造“红色会客厅”,以“民意收集——分析研判——协商处置——监督落实”为核心思路,定期开展“红色议事会”,锚定党建、治理、服务等新的增长点,聚焦小区“急难愁盼”问题,以红色机制串联起社区治理格局,推进居民区建筑垃圾厢房升级、能源车充电装置改造等民生项目,打造基层治理“红色样板”。

“大家庭”谋发展,壮大社区善治“共治联盟”。面对社区治理力量单一,服务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的情况,海滨新村居民区党总支切实发挥区域化党建最大效能,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开展,打造“老海滨 睦邻坊”,“爆改”社区治理主体参与机制。以“结对共治”行动为支撑,与上海市吴淞中学、智慧七立方科技园等逾15家单位签署共建协议,探索“全域统筹、多方联动、集群发力、共建共享”的党建工作新路径,着力构筑“区域组织联动、民生项目共建、社会治理协同”的新格局,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引导共建单位“带着项目来,认领项目走”。同时针对楼组长、能人、达人等治理力量开展全覆盖培训和实训,使居民对社区治理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逐步引导社区核心骨干成长为社区治理的后备力量,群策群力探索社区共建共治。

居民区“爆改”实际上是盘活现有资源,提升“造血”功能。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品质,不能只下“涂脸擦粉”的表面功夫,重在求“实”求“质”,化“呼声”为“掌声”。下一步,吴淞街道将围绕宝山“北转型”及“一地两区”发展定位,进一步实现“硬件”“软件”双提档升级,形成一批具有吴淞特色的基层治理样本,推动吴淞街道社区生活向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