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制工作
宝山区坚持多措并举创新教育系统事业编制挖潜新途径
日期:[2021/8/3] 作者:[宝山党建] 阅读数: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宝山区委编办坚持问题导向,以事业编制资源统筹工作为着力点,立足教育系统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际,通过强化思想引领、科学配置资源、创新管理方式等,探索教育系统事业编制挖潜路径,深入推进教育系统事业编制挖潜增效工作。

一、转变观念,打破编制管理旧思想

一是以思想转变为统领。与教育局共同举办教育系统事业编制挖潜工作专项培训会,重点对事业编制资源统筹工作有关政策进行解读,增强教育系统基层单位党政负责干部、教育局机关中层及以上干部的改革意识和大局意识。目前,教育系统对于编制资源“部门所有、单位所有、只增不减”的思想还是普遍存在,今后要逐渐转变这种观念,形成“编制是党的资源、执政资源,不是部门独占资源”的共识。面对编制资源紧缺的情况,学校在编制使用方面,不仅要有“过紧日子”,还要有“过苦日子”的思想准备,要加大内部挖潜力度,精打细算,把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

二是以总量控制为红线。明确事业编制资源统筹工作后我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编制总量,把总量作为红线,在总量内做文章、挖潜力,充分发挥总量控制的倒逼作用。根据编制总量,在加强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支持力度的同时,统筹考虑学校班级数、学生数、教师、管理人员数量以及新建学校等情况,科学核定学校编制。

三是以优化管理为抓手。宝山教育系统管理模式较为复杂,涉及教育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学区、教育集团、镇教委和学校等,管理层级较多。对此,着力在管理上下功夫,打破现有区、镇学校的分头管理现状,创新管理模式,加大学校的统筹力度。同时,开展不同层级间的职能梳理,明确各自定位,通过制度化文件予以固化,不断完善教育局机关、教育集团、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行政效能。

二、强化统筹,促进编制资源科学配置

一是从区级层面入手。通过各学段学校数量分析发现,与本市同类地区相比,宝山九年一贯制、小学、幼儿园等学校数量多出20余家,但编制数却少3000余名。对此,要在推动部分小学、幼儿园整合上动脑筋。一方面外练“武功”,加强与教育集团的协作,通过引进外部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内练“筋骨”,充分利用区内优质品牌学校资源,通过内外兼修,将部分生源少、学生少、规模小的学校进行整合,并在班级规模上尽量避免小班化设置,由教育集团或总校根据需要均等分配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统一办学,提升资源配置效益。

二是从街镇层面入手。有些镇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功能弱化,人口逐渐减少;有些镇则城市化进程加快,伴随着商品房小区的开发建设,人口大量导入。由于形势发展变化,导致部分街镇在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就学人数相当的情况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尽合理。切实强化源头管理,做好各类学校的科学规划布局,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规划资源局等职能部门,应统筹考虑地域面积、常住人口、学龄人口分布状况、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因素,合理确定“十四五”期间区域内各类学校的布点,确保学校布局的科学合理。

三是从学校层面入手。有的同学段学校,在班级数、学生数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配备的教师人数却大相径庭,甚至在班级数、学生数明显少于同类型学校的情况下,教师人数却远超后者。在部分学校,相同学科的教师课时等工作量也相差较大,忙闲不均,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校间教师配备的不均衡。针对此类问题,严格按照市委编办印发的各学段学校定编标准,统一以学生数为基准,对各类学校编制进行核定和定期动态调整。同时,以人员调动审核、教师公开招聘招录审核为抓手,对超过定编标准的学校人员加强管理,逐步引导各学校的编制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三、提质增效,确保编制效益最大化

一是严把招录关口。在教师招录上精准发力,坚持“先交流、后招聘”、坚持“总量控制、退三进一”、坚持“统筹考虑、分步到位”等用编原则,统筹考虑当年度教师自然减员额、大重病等综合因素,科学制定用编招录计划,既保证人员梯次递补,又尽量确保新增人员数额总体不超出年度自然减员数额。坚持“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逐步到位”的用编原则,加强对教育系统人员调配、用编申请的审核把关,在人员流动需求中体现调动理由、增补原因等具体事项,确保调动人员情况与实际工作需求相适应。

二是规范人员管理。根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严格落实机构编制法定化要求,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定员,确保实有人员的数量、结构与核定情况相对应,逐步清退借调各级单位人员,确保人岗匹配。同时,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人事工作运行机制,鼓励教育局机关通过研究制定教育系统人员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完善长病假请销假制度、定期对长病假人员进行评估等举措,规范人事管理,提升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三是创新管理机制。根据学校新的定编标准,通过对未来用编增长开展分析,加强新建、扩建学校的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倡导大班化教育等举措,强化内部挖潜造血。鼓励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作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逐步解决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编制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优化教师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教师无校籍管理工作机制,公办学校所有在编、在岗教师实行“区管校用”,教师管理由“编制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促进教师健康良性流动,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