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宝山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按照全国、全市组织部长会议部署要求,把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打通“堵点”、破解“难点”、消除“痛点”,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为不断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贡献宝山方案。
聚焦有根有魂,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夯实基层治理的地基,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 坚持组织体系、治理体系一体严密。着眼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健全区、街镇两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热点难点问题议事协调机制,完善“月分析、季调度、年考核”工作制度,全面推动条块结合、组织融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增强主动发现、快速响应、高效协同能力,合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等突出问题。 坚持传统领域、新兴领域共同发力。聚焦城乡基层“两大阵地”,分领域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深化楼宇、园区党建,进一步优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体系,把组织力量延伸到基层各个领域,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完整底图,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底板。 坚持政治功能、治理功能同步增强。持续深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体系建设,丰富“来吧!新力量”等党课教育内容,整合金融网点、园区楼宇、商业载体等空间,加快建设一批各类群体触手可及、使用便利的党群微站点,不断扩大阵地服务半径和辐射范围,使阵地真正成为各类党组织的“根据地”、党建资源的“供给地”、“两个功能”发挥的“实践地”。
聚焦有章有法,在破解裉节难题上求突破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面对最广大的群体、最复杂的矛盾、最具体的问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仅要整体推进、面上发力,也要抓住关键、点上突破。 网格治理全面加快推进。围绕“全面建立工作机制、全面保障工作力量、全面规范工作要求、全面梳理任务清单”四个维度,系统制定“一图、一表、一规则、一办法、一清单”工作手册,开展善治街区打造,深化网格赋能团等做法,推动跨界问题更有力协调、高频事项更有力处置,实现网格管理向网格治理转变,取得“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的实效。 物业治理紧盯焦点难点。聚焦物业质价不符、业委会建设等难题,进一步加强住宅小区党建工作,明确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清单一标准”(居委会物业治理责任清单、物业服务企业责任清单、物业服务企业负面清单、业委会规范化运作评价标准),探索推行物业综合评价“末位退出”机制,完善重点问题部门领办、社区约请、专题研判、定期调度、智库赋能等制度,推广大场镇物业服务联合体模式,逐步解决制约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提质增效的困境。 新型治理强化共建共享。主动适应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要求新变化,以人才公寓为重点,因地制宜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协同运转机制,加强新型居住社区与传统社区、街区、园区互联互促,形成以人才服务为前提、以地域空间为基础、以互动交往为关键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推动实现组织融合、机制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文化融合。
聚焦有力有效,在加强队伍建设上再发力 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人、关键靠人。要抓好“有人干事”这个根本,打造靠得住、顶得上、过得硬的基层治理骨干队伍。 重心下移,做优基层。牢固树立基层导向,把基层治理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赛马场”,开展焕“新”计划,有计划地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基层治理一线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逐步选优配强科级年轻党员干部担任街区党组织书记,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紧抓培训,持续赋能。充分发挥社区治理学院枢纽功能,深化实务、实例、实训“三实”工程,聚焦街区议事协商、物业治理、垃圾分类等热点难点问题,建立由街镇、委办局共同参与的课程生成机制,形成基层治理“新12招”系列课程,持续开展基层治理骨干大培训,从专家学者、优秀头雁中选聘一批“社区治理师”“特聘教师”,更好适应基层治理需要。 培树典型,示范引领。开展“身边的榜样”优秀党员展示展播活动,持续举办“四城有我更精彩”系列专题论坛、居村党组织书记论坛等,挖掘选树一批优秀居村书记、街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以及各类能人达人,不断提炼总结基层治理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大力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的显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