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场镇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党群阵地”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居民需求,高标准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党群阵地“随处有”,织密“零距离” 党群“微站点”。织密阵地体系,拉近为群众办实事的距离。根据市委、区委有关党群阵地建设要求,完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建设,充分运用镇域内公共空间,优化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布局,推动党群服务圈与社会生活圈融合发展,提供一站式的组织生活、文化、体育、科普、亲子、培训等综合便民服务,打通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民生“微项目”。基层党群服务站因地制宜、因需制宜,打造有特色、满足居民需求的各类服务和品牌,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全民疫苗接种”。为做好“全民疫苗接种”工作,大场镇各党群服务站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奋力筑牢疫苗接种战线的坚强堡垒。在社区、在园区、在热门商圈,他们认真排摸疫苗接种人员数量,帮助群众填写相关信息、解答各种问题。为延伸服务触角,他们风雨无阻,甚至提供私家车义务接送服务。 “彩虹驿站”。在铂金华府居民区,党总支结合社区实际,建立了“铂客厅”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活动议事的阵地。通过“铂客厅”,小区73号楼外脏乱差的信箱区域,华丽转身为一个可供居民休息聊天的“彩虹驿站”。党群服务站为驿站提供了医药箱和共享雨伞。居民搬来了闲置家中的小桌椅,把这里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后期,驿站的维护也全由73号楼居民自治管理。 党史教育“随时学”,学习“零误差” 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坚持党建引领,将党性教育与阵地建设进行有机融合,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提高党性修养、强化服务意识。 搭建“微场景”。通过“中共一大”、“红军长征”、“延安十三年”等七大历史场景,微缩还原百年党史场景,配合声光电等手段,开展沉浸式教学,让党员群众在“穿梭时空”中,对党史“温故知新”,也让党史学习教育变得更鲜活。融合当下流行的“盲盒”,党员群众可在各个场景中寻找“趣味盲盒”,获得相应的“初心大礼包”。也可以在留言板写下想说的话,表达对党的热爱。 指尖“微宣传”。创新学习形式,积极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结合建党100周年,推出“歌唱百年”“百年生辰有话说”“百年光影我来讲”“党史直播间”等,做实线上红色阵地。 精准服务“随即办”,回应“零延迟” 发挥党群阵地覆盖面广、服务功能多、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优势,做实服务功能,提高解决急难愁盼的能力。 党员“微行动”。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坚持为民、利民、便民,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个性化开展“爱满大场”党群便民服务活动,做到每月一次大型、三次常规便民活动。今年1月起,升级推出包含瑜伽等课程的“午间一小时”。充分发挥党群阵地“家门口”优势,打破体制条块,实现区域优质资源以“组团式服务”形式,参与志愿服务。 群众“微幸福”。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通过常态化开展“微心愿”活动,今年累计完成157个“微心愿”,在解决“小问题”中,在做好“小事情”中,服务好群众,多措并举地将“微心愿”打造成有温度的基层党建平台,使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困难群体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