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工漫评
基层减“负”不减“赋”
日期:[2019/4/30] 作者:[组工漫评] 阅读数:

上海市宝山区航运经济发展区:赵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这对于广大基层一线干部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及时冲散了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及时冲走了文山会海的阴霾,及时冲跑了层层督查检查的队伍。但是,笔者认为,为基层减负,减掉的应该是工作中的额外“负担”,对于本赋予的职责,决不能减。

“负担”应一减到底。会议传达会议、文件传达会议,工作成效好不好主要看工作报告好不好,领导重视不重视主要看阵仗大不大等等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终于迎来了转折点。一直以来,基层干部工作时间奔波于会场间,埋头于文稿间,应付于各类接待间,这就造成了工作时间不工作,下班时间加班工作的局面,一时间难以破解。究其原因,哪个环节上出问题了呢?主要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有的领导为了突出自己分管领域工作的重要性,便开会部署,并要求层层传达部署到位、落实到位,为了宣传政绩,便要求报送材料,怎么详细怎么报、怎么复杂怎么报、怎么重要怎么报,而忽视了工作本质性质。一个领导如此,那十个呢、一百个呢……由此,该减的“负担”必须一减到底。

“职责”应一履到底。基层减负减去的是束缚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负面清单”,而本职岗位履职尽责的“正面清单”则不能与之混为一谈。基层干部是党的干部,更是人民的干部,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践行服务宗旨、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基层干部须正确对待“减负年”要求,不能动辄就高喊“减负”口号、高擎“减负”幌子,而推诿扯皮,对于本是自己的工作职责而没有推进落实。

“成效”应一抓到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减负不减负,关键看成效,关键听基层干部切实体会。减负减的是有形的内容,实质是在减无形的形式主义。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减少了多少会议和文件,压缩了多少会议时间和文件篇幅;也可以通过减少了多少次既定的督查检查,下线了多少个微信工作群、政务APP等检验减负成效。另一方也可以通过开通减负反馈“直报点”,主要用于在难以界定是否属违背《通知》精神的时候,基层干部能及时反映情况,而不是就此置之不理,任凭违背《通知》精神行为继续作祟。相信有了“直报点”机制,一定能给形式主义按上一盏警示灯,也一定能给基层干部按上一盏绿灯,确保《通知》精神不被形式主义蚕食。